今天看一個博主寫的《退貨經濟學》,很有趣,說下我的認識。
一個網友做電商賣女裝的,轟轟烈烈的618,結果虧麻了。
他算了一筆賬:618期間的營業(yè)額為1000萬元左右,卻有350萬的“僅退款”、380萬的“退貨退款”,剩下270萬還是未知數。
為什么女裝的退貨率高達80%,而男裝的退貨率只有20%。(剔除掉女性買家,估計男性真實退貨率不到10%)
而且,男生復購極高。
原因是:女性的底層邏輯是篩選,而男性的底層邏輯是解決問題。
什么叫篩選?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下面的圖,講男女去商場購物的區(qū)別。
女性一般是所有商店都要逛完,然后從里面挑選一兩件商品,這就叫篩選。
而男性呢?基本上是直入主題,提前想好買什么,然后買了就走。
這個差異是進化產生的,根源還是在性激素所導致的性別分工上。
男性更多要考慮是如何解決問題,如何更高效競爭。而女性考慮的,則是如何挑選出最優(yōu)質的目標。
因此,投射到電商市場上之后,就是女裝80%的退貨率了。
不少電商老板都是直言:女裝消費者太難伺候了。
女孩子都是先下單一大堆商品回來,然后挑選出其中一兩件,最后絕大多數退掉。
為此,面臨高庫存,低周轉的困境,女裝商家也想出了一個辦法。那就是預售制,拉長發(fā)貨周期。
有1000個顧客下單了,我也不做多了,就做200件,先發(fā)出去,肯定有80%退回來,然后再發(fā)給第二批用戶,直到這批貨被發(fā)完。
增加的成本,就算在商品的價格里嘛。
那對于女性消費者,必然就面臨價格昂貴,發(fā)貨周期長等結果了。
我曾經有個女性朋友,買一件羽絨服,又貴不說,還要預訂,付了款不發(fā)貨,等了兩個月,冬天都要結束了,衣服還沒來。把我笑死了。
這就是商家為了應對80%的女裝退貨率,不得不采取的策略,不這么干早倒閉了。
我有個做女裝直播間的朋友,他的策略更搞笑。直播間下單的,頭兩天不發(fā)貨,我tm都裂開了,顧客下單了,他不發(fā)貨,穩(wěn)起。
等到兩天后,取消訂單的就不發(fā)了,然后給剩下的一半發(fā)貨。我又裂開了,尼瑪不是還有一半顧客等著?
就是穩(wěn)起,等上一批退貨完了,再考慮剩下這一半。
大家仔細想想,這期間產生的成本,無論是物流成本、資金成本、還是時間成本,最終是由誰來承擔?
沒錯,是由這幫妹子在承擔。比如說我那位女性朋友,等了一個冬天都沒有等來的羽絨服。
之前還報道過,有一個女生買了件羽絨服,二周后退款。結果商家從衣服里摸出來一個哈爾濱索菲亞大教堂的冰箱貼,一張老北京涮肉的小票,內兜里還有一支口紅。
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,商家真是虧麻了,現在還流行起“僅退款”,更是有苦難言。
但是一個預售制,就解決了女裝退貨80%的難題,確實很巧妙。
“原本看似無法解決的難題,既沒改變產品也沒增加產能,只是換了個思路,就海闊天空?!?/p>
回到我們的情感市場,你去吐槽對方道德水平低,鉆空子,平臺拉偏架,規(guī)則不合理,都是沒用的。
與其想著去改變一個人的三觀,教育客戶,不如改變自己的策略。
市場經濟才是永遠的神。
現在男性在情感市場上,面臨的問題是:付出沒有回報,長期關系非常不穩(wěn)定,私人財產保護力度不夠。
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?改變我們的擇偶模式嘛。
一,默認戀愛也有80%的失敗率。
二,在真正締結長期關系之前,同時認識50個妹子,都是曖昧的好朋友。
三,挨個去進攻,期間,只晃錢袋,絕不大額花銷。
四,7天無理由分手,20小時無理由拜拜。相處7天,沒能真正確定關系(實質性關系),分手。當面相處20個小時,沒能真正確定關系(實質性關系),分手。
五,即使進入到一段長期關系之中,也要保證自己擁有足夠的吸引力,并且要有潛在的戀愛對象,差不多10個以上嘛,當然就做異性好友就行了,男女之間就不能有純潔的友誼嗎?
六、一定要達成共同的利益才付出真金白銀。比如說生了小孩之后,才會大額付出,但是,也必須要求對方也有一定比例的付出。
沒辦法,就像電商市場一樣,商業(yè)環(huán)境就是如此,我們要順應環(huán)境的變化,來重新設計一套情感模式嘛。
不要總想著說服對方,要用魔法打敗魔法。